11月3日至7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桥牌项目决赛在深圳罗湖区的深圳棋院(银湖)举行。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桥牌精英汇聚一堂,这场历时五天的智力博弈,将决出男子团体公开组、男子团体业余组、女子团体、混合团体及青年男女团体等6个项目的金牌归属。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桥牌项目决赛现场。(图片由罗湖区委宣传部提供)
智力赛事与全民全运同行
11月3日8时30分,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桥牌项目决赛开赛仪式正式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桥牌精英汇聚一堂,将在5天的智力博弈中,向男子团体公开组、男子团体业余组、女子团体、混合团体及青年男女团体等6个项目的金牌发起最终冲击。
据悉,自今年9月以来,深圳市罗湖区已成功承办了十五运会群众比赛的象棋、国际象棋、围棋三项决赛,共产生了18枚金牌。此次桥牌决赛是“三棋一牌”赛事的收官之战。罗湖区方面表示,将继续以最饱满的热情、最周密的组织、最优质的服务,精益求精做好赛事各项保障工作,确保赛事圆满成功。更令人期待的是,罗湖区将以承办此次系列高规格智力赛事为契机,着力在银湖片区打造“智力运动谷”,志在建设成为“智力运动先锋城区”,为智力运动的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桥牌协会副主席郭玉军对赛事的精心筹办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提出,全运会是构建“大体育”格局、落实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桥牌项目应倍加珍惜全运舞台,借赛事东风推进项目发展取得新突破。“奖牌有两面,一面镌刻的是拼搏,另一面题写的则是诚信。”郭玉军强调,全运会是检验竞技水平、弘扬体育精神的重要平台,要以正确的参赛观、胜负观指引项目发展,坚决捍卫风清气正的竞赛环境。
桥牌已连续三届作为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郭玉军希望本届赛事能承上启下,在统筹竞技水平提升与群众广泛参与中,厚植项目发展沃土。他提出,应结合赛事进景区、街区和商圈等创新形式,融合各方资源和优势,让桥牌项目在践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中走得更实、更远。
赛事规模创历届之最
本次赛事裁判长、中国桥牌协会国家级裁判李铭华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本届决赛参赛规模创下历届全运会桥牌项目新高,赛事各项专业保障工作已全面到位,旨在为运动员提供公平、专业、安心的竞赛环境。
李铭华表示,本次赛事是历届全运会桥牌决赛中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届,共设置6个组别,吸引了全国60支队伍齐聚深圳。在人员方面,领队、教练共计102人,运动员达到355人,其中16名运动员身兼领队或教练职责,体现了选手的高水平与综合性。赛事为期5天,赛程安排紧凑有序,“前3天进行循环赛,第4天展开半决赛角逐,11月7日将迎来最终决战,当日比赛结束后,6个项目的金牌归属将全部揭晓。”
为确保赛事顺利推进,罗湖赛区在筹备阶段下足了功夫。“赛区高度重视全运会氛围营造,此前通过测试赛完成全流程演练,并根据测试效果优化细节。”李铭华说,从墙面与地面标识的完善,到转播间的搭建升级,再到功能区的科学划分,均进行了针对性改进。同时,赛区提前对辅助人员及志愿者开展系统性的岗前培训,力求以专业、细致的服务为运动员安心参赛提供全方位保障,确保赛事平稳、高效运行。
作为东道主,深圳本地桥牌力量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深圳市桥牌协会秘书长、赛事副裁判长罗晨晖介绍了深圳选手的参赛情况。据悉,本次赛事中,深圳共输送19名运动员参赛,覆盖各年龄段的选手,充分展现了深圳桥牌运动深厚的全民参与基础。“为备战此次决赛,深圳已通过多场赛事完成实战练兵。”罗晨晖特别提出,“在2025年‘深圳杯’测试赛中,赛事组委会专门设置U12、U15青年组别,提前检验赛事组织能力。”此外,深圳今年还创新举办了深圳市良师益友桥牌邀请赛,邀请世界桥牌终身大师与青少年选手搭档竞技,以“传帮带”的形式加速后备力量成长。
“我们期待通过主场优势,让更多人感受桥牌的智慧魅力,更希望青少年选手能在全国舞台上展现自己的力量。”罗晨晖表示,作为赛事东道主,深圳已做好充分准备,将以专业组织与热情服务保障赛事顺利进行,同时借全运会契机推动桥牌运动在本地的进一步普及与深化。
老将新秀齐聚一堂
在全运赛场上,运动员始终是真正的主角。他们因热爱汇聚,为梦想拼搏,共同传递着智力运动的火炬,生动诠释着“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的理念。
上海市代表队队员施佐盛与智力运动缘分深厚。小学四年级时因数学成绩优异而偶然接触桥牌,他未曾想到这份爱好会成为未来的职业方向。为备战智力运动会,他加入上海青年队,开始了系统性学习。“不仅清楚了桥牌的运作方式,更发现它能锻炼综合思维能力,特别适合我。”这段经历让他坚定了成为职业桥牌运动员的决心。为冲击此次全运会决赛,施佐盛与团队经历了长达一年的艰辛备战,他态度明确:“打进决赛阶段,目标就是冠军。”赛场之外,深圳棋院优美的环境和周到的赛事保障让他倍感安心,表示这将帮助他更专注于比赛,全力以赴向青年男子团体赛冠军发起冲击。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尽量奋勇争先,站上领奖台。”来自天津市代表队的17岁选手王禹铭,是本次桥牌决赛中年龄最小的选手之一,她凭借沉稳的心态与对桥牌的热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10岁时在学校劳技课上首次接触桥牌,王禹铭便产生了浓厚兴趣,并通过社团和桥牌学校的系统训练不断成长。她表示,桥牌既是自己追逐的竞技项目,也是课余生活的重要爱好,“它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促进了我和队友之间的关系,让人际交往更加顺畅。”
78岁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队运动员雷惠芳,对桥牌运动怀有深厚热爱。首日比赛后,她坦言与搭档在配合中出现了一些失误,但仍对后续赛程充满期待,希望能发挥出更好水平。她认为桥牌是一项极具价值的智力运动,不仅能有效锻炼逻辑思维,还能让人结交世界各地的朋友。谈及赛事组织,她对深圳棋院的工作人员赞不绝口,称其服务“堪称一流,无可挑剔”,并用“满分”来表达对赛会周到安排与热心服务的由衷赞许。
“桥牌每一副牌都是一个难题,让我们在不同的难题之中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队运动员施纯森眼中,桥牌的魅力远不止于竞技,“相比其他智力运动,独自一人打桥牌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必须有同伴,跟队友一起进步,这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澳门特别行政区代表队运动员蔡炜拥有40余年牌龄。首轮赛后他愉快地表示:“遇到上海的老朋友,气氛融洽。”回顾备战过程,他用了“非常艰苦”来形容,基本上每晚都在网上进行训练,这份严谨与投入,展现了对全运赛事的尊重与重视。在采访中,蔡炜强烈建议年轻人学习桥牌,“这是逻辑游戏,对提升思维和哲学认知都很有帮助。”
随着赛程的推进,各支队伍将在银湖畔展开更加激烈的智力交锋。这场代表着中国群众桥牌最高水平的盛会,不仅是对选手技艺、智慧与团队默契的考验,更是一次推动桥牌运动走向更广阔天地、深化全民健身理念的生动实践。鹏城秋日,因智力运动的绽放而更加璀璨夺目。
来源:中国商报网
文:文琳
官方微博号
官方微信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抖音号
官方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