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入菜?东莞人夏日私藏菜单流出!

2025-08-20 来源:东莞发布

用水果做菜,东莞人是认真的

  在东莞,水果不是餐后的余兴,而是一日三餐的“起手式”。煎炸焖焗、蒸炖煲酿,样样精通。

  从荔枝到香蕉,从黄皮到碌柚,岭南的光照与雨水把果实催得饱满而任性,大胆、敢于尝试的东莞人,有着自己的烹饪手段,在水果做菜这一“赛道”,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东莞荔枝宴

麻涌香蕉宴

酸涩江湖里的“惹味大师”

  结束了荔枝季,黄皮带着三分酸、七分甜撞进夏日里。这颗被老广称作 “正气果” 的小果子,在东莞人的巧思里摇身一变,成了餐桌上的“点睛之笔”,把岭南的暑气都浸得清爽起来。

新鲜黄皮

  它像一位隐姓埋名的大师,只需要微微出手,就能让所有江湖味都绕指成柔。传统的碌鹅加入新鲜的黄皮,一道创新的黄皮碌鹅诞生。

  鹅肉间的汁水混着黄皮的果酸、酱汁的咸鲜,在舌尖炸开多重奏,暑气都被这口鲜香压下去了。

  烧鹅炉里亦藏着妙思:将黄皮等馅料填入鹅肚,清爽版东莞烧鹅出炉,既有烧鹅皮脆肉嫩、丰盈的汁水的特点,在黄皮的加持下,还飘着独特的清香,中和了鹅肉的油腻,风味别具一格。

  暑日的餐桌,总要有一碗能唤醒味蕾的鲜汤。东莞“滚汤”的哲学,在黄皮花甲瘦肉汤里尽显真章:猛火煮沸的水锅里,吐净沙的花甲与薄切瘦肉先后入阵,黄皮连皮带肉投身其中,最后撒一把新鲜九层塔点睛。

  黄皮的酸甜中和了肉类的厚重,花甲的鲜美融入汤中,一碗汤下肚,清润回甘,带来别样的清爽口感,是夏日里开胃的好选择。

从蕉林端上餐桌的“黑暗料理”

  在东莞麻涌,河网密布,土地肥沃孕育出独特的水乡文化。这里不仅河鲜丰美,还有着悠久的香蕉种植历史,麻涌蕉林沿河而生,八百年不曾断过青绿。

  麻涌香蕉,不仅作为水果广受欢迎,还在本地食谱中占有一席之地,衍生出多种美食,如麻涌经典特色甜品——紫菜香蕉糖水。

  初闻这个组合,具有一定的冲击力,仅靠想象无法得出是什么味道,只有吃进嘴,才方知其中的奥妙和魅力。煮糖水的香蕉并不是日常的那种,要选用的是青涩无糖的青皮生香蕉,烹饪后质地变软,口感类似芋头。

  熬煮后的生香蕉,口感变得软糯搭配爽滑的紫菜,冷热各有风味。香蕉清肠胃、清热润肺加上紫菜清热利尿、降血压,二者相搭止渴解暑,下火明目,真的不是“黑暗料理”。

  东莞人对于蕉的开发远不止如此,蕉蕾煎蛋、金麦蕉球、香蕉薄餐、香蕉焖鸭、蕉蕾羹、姜汁蒸香蕉、大蕉龙骨汤,仅靠香蕉的多种搭配就能成宴。

碌柚“边角料”的逆袭

  一般人会扔掉的柚子皮,东莞人却愿意大费周章做成零嘴。不仅要剔去柚青,浸泡去除苦涩味,再用麦芽糖浆腌制入味……经过多重工艺后,肥厚的柚子皮被渍成橙色的透明果脯,淡淡的麦芽甜味里,透着柚子丝丝缕缕的清香。

  在东莞最为有名的就是石龙百年老字号——“李全和”,其代表特产麦芽糖柚皮色泽金黄,透明晶亮,吃上一口就能勾起东莞人的儿时回忆。“李全和麦芽糖、糖柚皮制作技艺”还被列入东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

  灶台冒的热气里,藏着东莞人的 “水果菜单”。慢慢才发现,原来用水果入菜一直都“有迹可循”。小时候,少不了妈妈煮的苹果、雪梨汤,最受欢迎的“小孩菜”肯定要数菠萝咕噜肉。

  这些藏在镬气与汤香里的巧思,是东莞人与季节的秘语。水果,从不是单薄的味觉符号,而是时光馈赠的调味剂,让每道家常菜都染上时令的光晕,在四季的餐桌,写下属于岭南的味觉故事。

  传言中“什么都吃”的广东人是假的,但能吃又会吃的东莞人一定是真的!

官方微博号

官方微信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抖音号

官方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