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马拉松赛在深圳鸣枪,运动员佩戴智能手环“无感通关”,在深圳南山与香港元朗的赛道上奔跑。这场“口岸即赛道”的创新竞技,连同此前的公路自行车赛,让港珠澳大桥等交通动脉成为融合实体纽带。“硬联通”的便捷高效,不仅服务赛事,更打通了湾区通勤、物流与产业协作的关键节点,为经济联动探索更多可能性。

全运会的融合之力,远不止于硬件互联。自行车教练沈金康引入内地训练体系成就黄金宝等知名选手,前“亚洲蛙王”陈剑虹扎根香港游泳队助力何诗蓓等选手登顶,香港运动医学专家携手内地中医理疗团队参与赛事保障,三地裁判联合开展执裁培训,青训教练共享青少年培养方案——这些体育专业人士已化身技术与理念的“摆渡人”,让教练、医疗、裁判、青训等多领域专业力量在三地顺畅流动,既提升了竞技体育专业化水平,更推动了人才共享与产业协同,为湾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文化与情感的深度交融,更激发了湾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佛山赛区舞龙舞狮决赛中,粤港澳联队获得一等奖。三地选手同吃同住同训练,鼓点特色互补、象征三地的花木造型交相辉映,用岭南文化符号诠释“同根同源”,通过文化共鸣拉近了距离,温暖了人心。
首次由粤港澳联合承办的全运会,以体育为媒,让融合突破赛场边界,渗透进发展肌理。三地运动员并肩竞技的默契,延伸为跨城协作的共识;观众跨城喝彩的热忱,激活了文旅交互的活力;粤语成为三地选手训练“通用语言”的亲切,国歌作为共同精神旋律的激昂,让“同心同缘”的情感认同,不仅停留在赛场之上,更转化为通勤互通、资源共享、产业联动的实际行动,为湾区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筑牢实践根基与情感纽带。
这场体育盛会,正是湾区融合提质增效的“加速器”。“硬联通”的赛事便利,持续转化为产业协作的高效动能;“软联通”的专业交流与文化共鸣,不断凝聚成发展合力。在“同梦同圆”的愿景下,港澳与内地的“心联通”持续深化,进一步加速人才、资本、文旅等资源的高效流动,让“一国两制”实践下,湾区在经济协同、社会相融的赛道上,跑出更强劲的“加速度”。
文:林剑
图:新华社
官方微博号
官方微信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抖音号
官方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