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会开幕式后,为何要有一场“深夜发布会”?

2025-11-10 来源:南方杂志

  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在广东奥体中心圆满落幕。盛典谢幕,灯火未息。人群有序离场的同时,在新闻发布厅,另一场活动才刚刚开始。

  晚上10点半,十五运会开幕式专题新闻发布会准时举行。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新闻广电宣传部副部长、开幕式指挥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邓鸿,十五运会开幕式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彭高峰、十五运会开幕式总导演郎昆、艺术总监陈维亚、总监制刘伟强、总制作人王锐祥登台亮相。此刻,他们不再是幕后的策划者,而是走到台前,向全国媒体讲述这场盛会的初心与心血。

  有人好奇:开幕式都结束了,为何还要召开一场“深夜发布会”?

  答案,就藏在他们的讲述中。

  一场盛典的延伸

  “我们与来自全国的朋友们跨越山海,共赴一场湾区之约。”发布会上,副指挥长彭高峰的开场语依然延续着晚间的热度。

  这场开幕式,是体育与文化的共鸣,更是粤港澳三地协同的一次“大考”。

  开幕式总时长75分钟,仪式部分54分钟,文艺展演21分钟。“短”,但不简单。

  “我们在时长和人数上做减法,在创意与文化上做加法。”彭高峰介绍,演员来自粤港澳三地8个院团、11所高校、1所少儿机构。9.5万名市民观摩彩排,87个保障小组多轮演练复盘。从灯光编程到交通组织,每一处都凝聚着团队的默契。

  这场深夜发布会,正是希望让公众在盛典的余温中,看见台前幕后所有的努力。彭高峰说:“十五运会不仅是体育盛会,更是一场文化的共建——主创、演职人员、志愿者、市民都在其中。”

  在他看来,“深夜发布会”不仅是信息的延续,更是精神的续篇。让盛典不止停留在舞台,而能被理解、被共鸣。

  舞台上的湾区故事

  “今晚的开幕式,是艺术与信念的融合。”总导演郎昆这样概括。

  他介绍,开幕式以“圆梦未来”为主题,由“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三大篇章构成。舞台中央的“同心圆”既象征粤港澳三地的地理相连,也寓意文化同源、命运与共。

  在第一篇章《同根同源》中,具身智能机器人敲响两千多年前的青铜勾鑃,科技与古韵交织,开启千年商都的时空叙事。

  第二篇章《同心同缘》里,岭南非遗与现代舞台艺术融为一体——英歌的铿锵、咏春的刚柔、粤剧的婉转,共绘文化自信的动人画卷。

  第三篇章《同梦同圆》则以花开为象征、以海洋为底色,在《海阔天空》《中国人》等熟悉旋律中,唱响湾区奋进与中国人的自信。

  “我们用了数百次会议、数十版方案,就是为了让舞台上那一刻,既有岭南气韵,也有中国气派。”郎昆说,“《天海一心》《龙腾伶仃洋》这两首原创乐章,体现了湾区的海洋文化与开放精神。环形水幕‘造出一片海’,让观众在体育场内就能感受‘向海图强’的文化基因。”

  点燃的不只是火

  当晚最震撼的瞬间,莫过于主火炬点燃。

  这束火焰,源自南海1522米深处的清洁能源——可燃冰。经过科技转化,它被命名为“源火”,象征绿色、创新与未来。

  主火炬“天海之冠”,以“天地人和、同心同向、鼎立中华”为设计理念,造型取圆,寓意“同心共圆”。火炬传递跨越港澳广深四城,最终由三地运动员共同点燃,展现粤港澳三地的团结与奋进。

  “这束火焰,不只是体育之火,更是文化之火。”彭高峰说,“它从深海点燃,照亮的是科技创新,也映照着湾区发展的未来之光。”

  这场“深夜发布会”,也像一束火,照亮开幕式背后的努力,温暖所有参与者的心。

  正如郎昆总结的那样:“十五运会开幕式的成功,不属于我们几个名字,而属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属于每一个相信梦想、热爱生活的人。”

  盛典虽已落幕,故事仍在继续。

  此刻,湾区的夜空仍有余光闪烁。那光,来自运动员的拼搏,也来自创作者的初心。

  文丨影子

  统筹丨石静莹 刘树强 

官方微博号

官方微信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抖音号

官方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