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同心耀全运 体育强国启新程

2025-11-22 来源:中国体育报

  前海潮涌,深圳月明,“星辰大海”舞台破水又消失在水中,远在广州的主火炬缓缓熄灭,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圆满落幕。这场我国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办的全国综合性体育盛会,既是“一国两制”框架下体育领域的创新实践,更深度践行“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理念与“简约、安全、精彩”要求,以理念革新、制度突破、民心凝聚书写全运新篇,为体育强国建设奏响铿锵乐章。

  办赛理念的迭代升级让盛会兼具时代质感与民生温度。广东赛区90%以上场馆进行升级改造而非新建,节能环保、无纸化办赛落地见效,与科技赋能的闭幕式实景舞台呼应生态创新双追求;1.1万名“草根”运动员登上群众赛事舞台,闭幕式以群众赛事活动广播体操开场,赛后55个场馆低价开放、体育消费券精准投放,让“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的理念向下扎根。可燃冰火种采集、人形机器人“夸父”传火、5G+4K转播等科技应用,既提升了展演沉浸感,更让全民共享发展红利;会徽“同心礼花”映现三地交融,跨境赛事联通资源,全流程监督与“能借不租、能租不买”原则筑牢廉洁防线,为大型赛事举办贡献中国智慧。

  三地联办的创新实践,既是“一国两制”实践在区域体育协同中的生动探索,更搭建起湾区深度融合的坚实桥梁。依托“一国两制”制度优势,面对“三关税区、三种货币”的特殊环境,“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协同机制成功打破地域与制度壁垒,四级联络体系实现对19个赛区、105个场馆“一屏统览、一键调度”。跨境自行车赛“零减速通关”、10个重点口岸“专用通道”打通流通梗阻,与闭幕式三地元素无缝衔接,尽显“一国两制”下湾区互联互通的活力;统一竞赛规则、联合培训技术官员、2858人次兴奋剂检查零违规保障公平竞技,海关、交通等多部门联动发力,香港1.6万义工、澳门3500余名志愿者温情护航,彰显“1+1+1>3”的协同效应。国家体育总局即将与广东、香港、澳门三方签订《关于加强体育合作、促进融合发展的协议》,从七大领域深化合作,推动资源共享、赛事共办、人才共育,让“一国两制”的体育创新成果转化为湾区融合发展的长效动力。

  体育的情感纽带作用凝聚起家国同心的磅礴力量。赛场上,奥运冠军挑战极限,“05后”小将掀起青春风暴,创超8项世界纪录、13项亚洲纪录彰显竞技实力;香港首夺游泳、帆船等项目金牌,9金2银8铜创回归后最佳战绩,澳门代表团实现多项突破,粤港澳联队在龙舟、南狮项目中携手争光,诠释“湾区一家亲”。赛场外,4.95万名“小海豚”志愿者与港澳义工无私奉献,田径赛事最高4.5万人现场观赛,闭幕式岭南文化与家国情怀交织,香港运动员关切受伤对手、韦永丽寄语后辈等场景,让中华体育精神深入人心,强化了港澳同胞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国家归属感。

  全运红利的持续释放为体育强国注入长远动力。竞技体育人才辈出夯实洛杉矶奥运会备战根基,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筑牢健康中国底盘,“体育+文旅”带动消费增长,赛后场馆多元利用、82个体育公园落地,让惠民成果长效延续。会旗交接仪式上,全运精神火种薪火相传,走过66年的全运会,将继续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同频共振,四年后,在三湘大地将继续书写中国体育的历史新篇章。

  圣火虽熄,精神永续。十五运会积淀的理念创新、制度成果与团结力量,已化作体育强国征程的星光。总结“一国两制”体育创新实践经验、深化体育改革,让体育成为区域融合、民族凝聚、国家发展的重要载体,全运圣火将继续照亮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为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注入不竭动力!

  文:中国体育报评论员

  图:新华社

官方微博号

官方微信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抖音号

官方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