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日前,“粤游粤红”第三届广东红色旅游季在东莞市大岭山镇大岭村红岭驿站拉开序幕。
“粤游粤红”第三届广东红色旅游季在东莞启动
本届旅游季持续三个月,将在全省范围内推出百余项活动。活动不仅立足广东,更辐射至港澳地区,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东江纵队”文物主题游径,结合抗战史迹研学、展览参观、沉浸式体验等形式,引导广大市民游客在行走中追忆抗战历史,在体验中赓续红色血脉。
八月的大岭山,青翠林海间,处处弥漫着浓烈的“中国红”。一场场追寻东纵精神的红色之旅,正从这里启程,延展至整个湾区。
粤港澳联动打造东纵文物主题游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华南敌后抗战的中坚力量。在远离党中央、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力的艰苦环境下,这支队伍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坚持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被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
“粤游粤红”第三届广东红色旅游季在东莞启动
以第三届广东红色旅游季为契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选取广州、东莞、惠州、深圳、韶关、河源、梅州、汕尾以及港澳地区的45处代表性抗战旧址、遗址,系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东江纵队”文物主题游径,并同步开展体验游、图片展等系列活动。
广东省抗战类纪念馆、博物馆联盟图片展
粤港澳大湾区山水相连、文脉相通,抗战时期同仇敌忾、守望相助。如今通过红色游径串联三地资源,不仅能更好地讲述东江纵队的革命故事和精神内涵,传承先烈精神,也将推动粤港澳文旅深度合作,让红色文物焕发新生机。
粤港澳三地旅游业界代表及年轻游客代表前来体验粤港澳大湾区“东江纵队”文物主题游径
东莞是东江纵队的发源地和重要活动区域之一,曾见证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也留存了大量与东纵抗战相关的不可移动文物。近年来,东莞将24处重要革命史迹列入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并将14处革命文物打造为红色场馆,为红色文旅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对父子在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参观
在此次发布的东纵文物主题游径中,东莞共有9处旧址、遗址入选,数量居全省之首,包括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遗址、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百花洞战斗遗址、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大片尾游击队税站旧址、东江纵队领导机关(龙见田)旧址、东江纵队铁东大队大队部旧址(云和莫公祠)、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部旧址(悦南熊公祠)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路东干部训练班旧址,凸显了东莞在东纵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其中,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保留了游击队在军事斗争、后勤保障、文化建设以及抗日民主政权等方面的历史信息;位于今东莞人民公园的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遗址,则通过立碑铭刻,诉说着模范壮丁队的英勇事迹。
东纵后人与百岁东纵老兵同守初心
“大岭山是东江纵队的摇篮,是英雄的红土地。1940年10月,我的父亲曾生率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进入大岭山,创建抗日根据地。在这里,部队不断发展壮大,牵制了日伪军大部分兵力。”活动当日,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之子曾德平深情回忆。
他表示,第三届广东红色旅游季在大岭山启动,不仅唤醒了红色历史记忆,也是大家与革命先辈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是东纵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有效传承,曾德平希望,红色旅游能够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在行走中传承红色基因,在体验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实践中弘扬革命精神。
年逾百岁的东纵抗战老兵黎洪
101岁的东江纵队抗战老兵黎洪登上舞台,全场起立鼓掌致敬,掌声经久不息。1942年,不到18岁的他在香港加入港九大队,开启了不平凡的抗战生涯,80多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文化名人大营救”,黎洪便是参与者之一。
黎洪的经历,彰显了东江纵队战士的英勇无畏,也为如今的红色教育和传承提供了生动教材。今年以来,东莞策划推出10条“走读红色东莞”精品线路,重点打造“风云莞邑之旅”,串联起东莞从“近代开篇”到“华南抗日”再到“改革开放”的壮阔历史画卷。
第三届广东红色旅游季期间,广州博物馆策划推出“绝密使命——东江地区抗战风云录”、“飞越山海——台山华侨救国行动”、“笔底烽火——文化抗战”共3条广东抗战史迹研学线路。
往期“东纵小战士”红色夏令营活动
其中,“绝密使命”线路以东江地区抗战风云为背景,结合了东江纵队的抗战史实及重大事件。学员将化身游击队员,从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出发,完成五个“绝密使命任务”,回顾跌宕起伏的“秘密大营救”和东江抗战故事,让历史记忆在行走中鲜活呈现。
广东省抗战类纪念馆博物馆联盟成立
作为华南抗战的重要战场,广东留存了大量抗战革命遗址。这些遗址静静诉说着华南抗日游击队敌后抗战、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等峥嵘往事,它们见证了不同群体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的担当与贡献,是承载红色记忆的宝贵文化遗产。
为讲好广东抗战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经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同意并作为指导单位,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牵头,会同深圳市坪山区东江纵队纪念馆、惠州市东江纵队纪念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深圳市龙华区白石龙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等省内14家单位,共同倡议发起成立广东省抗战类纪念馆博物馆联盟,并在第三届广东红色旅游季启动仪式上挂牌。
联盟的成立,标志着广东构建起华南抗战历史的“记忆共同体”,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事业迈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阶段。
背靠大岭山的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馆长王红星表示,作为省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抗日类纪念馆,他们将携手联盟成员单位,加强学术研究和展览活动交流,共同讲好红色故事。
“东纵小战士”“港九小英雄”开启半军事化的“军营”研学之旅
成立当天,新一批“东纵小战士”“港九小英雄”代表参加体验活动,在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开启半军事化的“军营”研学之旅。自2006年推出以来,这一东纵品牌红色研学活动已经面向东莞及港澳小学生开展百余期,超万名青少年从这所“小军校”光荣毕业。
往期“东纵小战士”红色夏令营活动
《克尔日记》简体版在莞发布
重温粤港版“东极岛”营救故事
因毗邻港澳,东江纵队在抗战期间充分发挥统战优势,积极团结民主党派、爱国侨胞及盟军力量。营救美国援华航空队飞行员中尉唐纳德·W·克尔的行动,正是东江纵队与盟军合作抗日的生动缩影。
《克尔日记》
在第三届广东红色旅游季启动仪式上,《克尔日记:东江纵队营救援华美军飞行员克尔中尉脱险纪实》(下称《克尔日记》)简体版在东莞发布。克尔中尉次子戴维·克尔受邀来到大岭山,追忆父辈的抗战往事:“父亲的战机在香港上空被日军击中,被迫跳伞,是当地村民和东江纵队的战士冒着巨大风险救了他。”
获救美军飞行员唐纳德·W·克尔的次子戴维·克尔追忆父辈抗战往事
戴维表示,父亲希望自己了解这段历史,并认识到那些曾与他并肩作战的中国飞行员是多么勇敢、忠诚且坚毅,而在他坠机后,救助他的村民和东江纵队战士也展现了同样的品质。“我们想把这个故事分享给中国的朋友们,并借此表达我们的谢意。”
据悉,《克尔日记》由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与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共同出版,内容汇编自克尔当年的日记、拍摄的照片以及绘制的漫画。该书从美军飞行员的视角,详细描绘了东江纵队游击队员的营救事迹,为二战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获救飞行员唐纳德·W·克尔在华作战时穿过的军衣,其后代捐赠给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
2009年,戴维和家人就曾专程来到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参观,并向纪念馆捐赠了克尔当年在华作战时穿过的美军飞行员军衣及照片等实物。2015年,戴维和家人出席《克尔日记》中英文对照版在纪念馆的首发式。
时隔十年,戴维又一次来到东莞,见证简体版发布这一重要时刻。“书籍与博物馆,是保存历史的重要载体,能让后人从中学习,并勇敢行动。”他说。
官方微博号
官方微信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抖音号
官方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