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全运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

2025-08-20 来源: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赛区执委会

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作为我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是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简称“十五运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首次在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体育博物馆)推出“历史上的全运会”特辑第十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携手回顾体育发展光辉历程,共同谱写全民体育新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

The 10th National Gam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历史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0届全运会于2005年10月12日至23日在江苏举行。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通过申办的方式确定承办单位,也是全运会首次在北京、上海、广东三地以外举行。运动会设32个大项357个小项,首次实现在项目设置上与奥运会全面接轨,包含夏季奥运会全部28个大项和冬季奥运会3个大项。共有46个代表团9986名选手参赛,其中15人21次超6项世界纪录,7人7次平6项世界纪录,5人6次创5项亚洲纪录,1队19人25次创19项全国纪录。江苏、广东、解放军列金牌榜前3位。

  十运会期间,举办了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表彰颁奖大会、中国首届“全民健身博览会”和“全民健身十年成就展”,集中反映了10年来我国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历程和全民健身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

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成绩统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纪念邮票

第十届全运会宣传画

  中国体育年鉴品读

  CHINA SPORT YEARBOOK


《中国体育年鉴2005》和《中国体育年鉴2006》

  《中国体育年鉴》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权威性工具书,是集知识、信息、资料为一体的综合性年刊,它的首卷于1964年问世。其记载的内容有:体育运动大事记,有关体育的文献、法规制度,体育各方面工作和各运动项目综述,各种统计资料等等。让我们跟随年鉴的脚步,忆往昔,向未来。

  2004年

  1月9日

  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筹委会成立大会在南京隆重召开。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江苏省省长梁保华担任筹委会主任。

  4月8日

  江苏东恒集团出资2000万元赞助十运会,从而成为十运会“合作伙伴”。这是十运会市场开发计划实施以来第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4月23日

  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会徽揭晓仪式在南京中华门城堡隆重举行。会徽以龙腾虎跃为主题。整个图形由数字“10”变化而来。会徽设计意在以虎踞龙盘和龙争虎斗的艺术形象,体现十运会举办地江苏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特征,以及竞技体育生龙活虎的鲜明特点。会徽的设计者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谢燕凇。

第十届全运会会徽

  5月27日

  距十运会开幕式倒计时500天,十运会网站(www.10thgames.org.cn)开通仪式在南京举行。

  6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吉祥物揭晓仪式暨“江苏电信杯”2004年江苏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幕式在南京五台山体育馆隆重举行。十运会吉祥物以中华民族吉祥的灵物——麒麟形象为基调,取名“金麟”。设计者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刚毕业的大学生方芳。

第十届全运会吉祥物“金麟”

  9月12日

  中共江苏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研究南京工作。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全面动员起来,迎接十运会”。省委书记李源潮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梁保华等省领导就抓好南京发展、做好十运会筹备工作充分发表意见。

  10月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暨显示牌揭幕仪式在南京隆重举行。倒计时牌高10米,显示屏2.8×6.5米,竖立在南京鼓楼广场东侧市民广场。

  11月

  十运会场馆建设重质量保进度。十运会共需比赛和训练场馆132个,其中新建34个,维修改造98个。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是十运会的主会(赛)场,将建设成为江苏社会事业的标志性工程和精品工程。

  12月13日

  十运会倒计时300天,由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筹委会主办、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十运会快报》正式创刊。

  2005年

  1月20日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第10届全国运动会工作人员纪律规定》。

  3月30日

  中国邮票史上首套有奖普资片——十运会纪念(有奖)明信片首发式在南京举行。

  4月2日

  第10届全国运动会组委会在南京成立,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任组委会主任,江苏省省长梁保华任组委会执行主任,王宝良任运动会纪律检查委员会主任。

  7月1日

  第10届全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采集“科技进步之火”。

  7月4日—10日

  全国射击系列赛第三站暨十运会热身赛在南京举行,曹逸飞(四川)以资格赛598环、决赛104.5环打破男子步枪卧射全国纪录,赵贵生(河南)以142中打破男子飞碟多向全国纪录。

  7月15日

  第10届全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在河南商丘采集“华夏文明之火”。

  8月1日

  第10届全运会火炬传递活动仪式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采集“中华复兴之火”。

  8月12日

  第10届全国运动会“我们万众一心”中国石化杯火炬传递活动点火起跑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采自南京紫金山的“科技进步之火”、河南商丘的“华夏文明之火”和北京航天城的“中华复兴之火”,三路火种汇聚一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点燃主火炬,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宣布仪式开始,国务委员陈至立致辞。

  9月4日

  第10届全运会主会场——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落成典礼暨十运会会歌揭晓仪式在南京举行。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出席并共同为南京奥体中心揭牌。

  9月25日—26日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陪同下考察第10届全国运动会筹备情况。

  10月7日—8日

  第10届全运会体育科学大会在南京召开,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发来书面致辞,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世杰、江苏省副省长何权出席开幕式。大会收到论文581篇,其中223篇论文作为专题报告和墙报交流。

  10月11日—16日

  第10届全国运动会体育集邮展览在南京博物院举行。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江苏省委副书记任彦申为开幕式剪彩。

  10月11日—20日

  第10届全国优秀体育摄影作品展在南京举行,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江苏省委副书记任彦申为开幕式剪彩。

  10月12日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南京会见应邀出席第10届全国运动会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

  10月12日—23日

  第10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闭幕式并宣布闭幕。

第十届全运会开幕式

第十届全运会闭幕式

  赛事回顾


  在第10届全运会上刘翔获得男子110米栏冠军。

  男子50公里竞走决赛云南老将虞朝鸿和新秀赵成良分别以3小时36分06秒和3小时36分13秒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

  河北选手郭晶晶在女子一米板和女子三米板比赛中蝉联全运会冠军。

  四川选手张山获女子飞碟双向75靶冠军。

  北京选手张怡宁在十运会夺得女单和女团两项冠军,再加上奥运会上获得的女单(折合十运会两块金牌)和女双金牌,她一人就为北京代表团添上5金。

  中国体育博物馆馆藏

  CHINA SPORTS MUSEUM

  1.第十届全运会火炬

  第十届全运会火炬长58cm,口径11.6cm,材质为金属,造型简约新颖。火炬外形突破以往传统的直体棒设计,采用号角形,象征着“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寓意中国正在吹响建设体育强国的号角。正面印有本届全运会会徽,会徽以“数字10”为灵感进行设计,图案也是“Sports”首字母“S”的变形,S同时还是主办省江苏的拼音首字母。在简洁的S线条上,龙、虎、火等元素穿插呼应,搭配以红、黄为主的会徽颜色,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吉祥色,又以“龙盘虎踞”的艺术形象展现举办城市南京的历史底蕴与文化特色,表现体育运动“生龙活虎”的鲜明特征。正面中心位置印有制造商华帝集团标志,本次火炬研发特别采用全新智能感应的点火系统及燃烧器,并辅以防熄火保护装置等,确保火炬防风挡雨,不受环境影响。本届全运会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筹备期内的一次重要赛事,全运会火炬传递也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的预热而备受瞩目。

  2.第十届全运会秩序册

  秩序册长28.5cm,宽21cm,共99页。封面左上角印有第十届全运会吉祥物“金麟”,底部印有本届全运会会徽和赛事全称,中间左侧印有主、承办单位及举办时间。秩序册包含第十届全运会竞赛规程总则、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办法、组委会名单、竞赛总日程、代表团人数统计等内容。总则中明确指出,举办第十届全运会是为全面备战2008年奥运会,锻炼和培养优秀体育运动人才,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3.第十届全运会宣传画

  宣传画长57cm,宽87cm,色彩鲜明,设计元素丰富。画面主体形象为本届全运会吉祥物“金麟”,该形象取材自中国传统神话形象“麒麟”,“金麟”与“金陵”谐音,反映举办地南京的历史文化。吉祥物拟人化的形态与天真灿烂的笑容体现出东道主江苏人民的热情、开朗与友善。宣传画以全民健身为背景,底部印有本届运动会会徽、赛事全称以及赛事合作伙伴。这是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次采用申办形式确定承办单位,也是全运会首次在“北上广”之外的城市举办,宣传画的视觉设计反映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风貌。

官方微博号

官方微信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抖音号

官方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