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深圳已有超过400万注册志愿者,这座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志愿者之城”以它独有的开放与包容鼓舞着满腔热血、乐于奉献的“红马甲”为青春之城赋予志愿之美。
2025年11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粤港澳三地举行,这是粤港澳三地承办的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深圳九大赛区正稳步推进各项筹办工作,力争为全国人民奉献一场“彰显制度优势、展示湾区特色、体现岭南风格”的精彩体育盛会。深圳赛区将组织招募超过1万名赛会志愿者和超过3万名城市志愿者参与服务。团深圳市委印发《深圳志愿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指引》并全新升级上线“志愿深圳”小程序,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城市志愿服务焕新亮相,彰显深圳“志愿者之城”青春风采。
深圳是全国志愿服务的先行者和引领者,30多年来诞生了第一个法人志愿者组织、第一批国际志愿者、第一张电子志愿者证、第一批地方性志愿服务法规、第一批地方性志愿服务基金会等等。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在深圳,志愿精神、志愿文化早已深入人心。从19人的志愿热线到超400万人的“志愿者之城”,深圳志愿服务走出了一条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从提供社会服务向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跨越的发展道路。“志愿深圳”信息系统显示,在深圳,每年有超过60万个志愿服务项目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多年来,深圳赛会志愿服务依托专业的志愿者团队和精细的组织架构,为众多大型赛事展会保驾护航。其中的主力军,便是来自深圳各大高校的青年学子,他们服务城市发展、助力湾区建设,为深圳志愿者之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等14所高校积极投身深圳赛区志愿服务工作,组建了14支赛会专业志愿服务队,服务深港马拉松、国际乒联-亚乒联盟亚洲杯、亚足联U20亚洲杯、FIBA亚洲杯预选赛等赛事,以赛代训做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练兵。随着赛会临近,为提升志愿服务质量,深圳高校积极行动,从经验共享到多城协作创新,从公益实践到大型赛会服务,青年学子以青春接力的方式,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融合发展注入活力,书写志愿服务的新篇章。
其中,深圳大学鼓励学院成立“大型赛事活动志愿服务队”,结合“馆院对接”方案,与同场馆的合作学院共同建立大型赛事活动志愿服务队,确保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志愿者实际派出时,所有场馆皆配备经验丰富、运作成熟的中枢骨干队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以“大型赛会+公益实践”双轮驱动,构建覆盖培训、管理、评估的全链条志愿服务标准;积极探索“多城协作机制”,打造具有湾区特色的志愿服务新模式。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组织千余名志愿者服务深圳马拉松、2024中国羽毛球大师赛、2025国际篮联亚洲杯预选赛等大型赛事,“以赛促练”提升志愿者队伍专业化水平,引领志愿者工作规模化、常态化、专业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组织“冰雪逐梦、志愿同行”调研队深入走访哈尔滨高校,进一步了解高校组织大规模志愿者培训的经验,力争高质量“响应”、高标准“谋划”、高标准“配置”。无论是高交会、文博会、慈展会,还是羽毛球大师赛、中国杯帆船赛,深圳志愿者都以专业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据悉,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期间,深圳还将招募超过3万名来自社会各界的城市志愿者,发起了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深圳城市志愿服务联盟,让每一位来到深圳的朋友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热情与包容,体验 “来了就是深圳人”的亲切感。同时,还发起了城市品质提升青年志愿者“啄木鸟行动”,聚焦城市品质提升十大领域,号召广大志愿者和市民朋友用脚步丈量街巷,用匠心雕琢细节,以共建共享的参与者的身份深入城市角落,助力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点滴之中,举手之劳,共建美丽深圳。
记者:焦子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