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残特奥会口岸通关联合工作小组第一次会议在深圳南山区政务服务中心召开。
会议由广东省执委会联络部副部长、省港澳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张志华和全国运动会香港赛区统筹办公室助理主任张惠英共同主持,省市执委会有关部室、中央驻粤查验单位、深圳相关部门负责人与香港赛区统筹办、香港海关和香港入境事务处代表深入对接,共商赛事通关便利化政策措施,十五运会筹备工作迈入深港协同“快车道”。
创新通关机制
护航“人畅其行 物畅其流”
为保障赛事期间跨境通行高效有序,深港双方在广东省执委会指导下,重点探讨了赛事人员、物资通关安排和签证签注政策。会上,深圳与香港赛区分别汇报筹备进展,并围绕深港两地人员流动、物资运输、跨境车辆通关等核心议题展开研讨,针对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提前拟定应急预案。双方明确,将以“分类管理、精准服务”为原则,优化通关流程,推动人员、物资、信息高效联动,进一步促进深港规则衔接与民生融合。
点对点联络
打通跨境协作“最后一公里”
为应对赛事期间高频次、高密度的跨境事务,粤港陆路口岸创新建立海关、边检点对点联络机制。深圳海关和深圳边检总站与香港各口岸管制站已实现“一对一”即时沟通渠道,确保日常事务快速响应、突发事件协同处置。此外,深港双方将统一协调海关、边检部门,在赛事期间采用一致的通关模式,并为运动员、技术官员等开设专用边检查验通道,提供“优先查验、快速放行”服务,最大限度减少人员等候时间,提升参赛、办赛体验。
以赛促融
深港共绘大湾区“软联通”新图景
此次会议不仅是十五运会筹办的关键节点,更是深港规则对接、服务协同的实践突破。通过联合制定跨境通关标准、共享应急处置经验,两地正加速破除行政壁垒,推动口岸管理从“物理衔接”向“机制融合”升级。随着赛事临近,深港“双向奔赴”的协作模式将持续深化,为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服务一体化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湾区样本”。
目前,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筹备工作已全面展开。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港两地将持续完善跨境协作网络,以更高标准、更优服务护航赛事运行,向全国展现大湾区“一国两制”下协同办赛的创新活力。
来源:深圳市执委会宣传联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