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

2025-02-20 来源:羊城晚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将于2025年11月在广东、香港、澳门举行。在十五运会的部分群众赛事中,参与者将广泛涵盖蒙古族、满族、回族、维吾尔族、鄂温克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在具体群众赛事项目方面,还设置了龙舟、围棋等比赛项目和太极拳、舞龙舞狮等展演项目,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通过体育赛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体育作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十五运会作为我国规模宏大的综合性体育盛会,承载着丰富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内涵。深入挖掘十五运会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价值意蕴,对于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促进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认同

  体育赛事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十五运会将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观众,通过体育赛事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十五运会期间,将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开幕式、闭幕式、文艺表演、文化展览等。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特色,也将促进三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此外,粤港澳大湾区有着悠久的体育文化传统,如咏春拳、蔡李佛拳、醒狮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这些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活动,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通过十五运会,可以进一步传承和推广这些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增强粤港澳大湾区与全国各地的体育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认同源自同一文化共同体中的成员对共同历史经验、价值符号、叙事文本及文化场景的感知与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增强包括价值观认同在内的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认同不仅包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还包括对中华民族共有文化的认同。粤港澳三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民俗相近,同根同源的文化血脉是大湾区的桥梁和纽带。以龙舟、武术、醒狮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更是彰显了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文化魅力。香港、澳门两地通过和广东联合举办十五运会,有利于增进两地融入湾区、服务全国的大局意识,增强两地人民的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向心力,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搭建活动平台,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全运会这一平台,各族人民将共同参与、共同体验中华体育文化和运动,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粤港澳三地在体育资源方面各有优势,通过全运会的举办,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香港和澳门在一些体育项目上拥有先进的训练设备和场地,而广东则有丰富的体育赛事组织经验和广泛的体育人才储备。通过建立体育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三地的体育场馆、训练设施等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澳门土地资源紧缺,体育场馆不足,可以在珠江西岸城市群中予以解决。香港可以利用启德体育园建设契机,引入更多珠三角赛事在港举办。广东省亦可简化体育器材特别是马术等现代化赛事的体育设备入关手续,深化香港赛马会和从化赛马产业的合作。

  十五运会将促进运动员、教练员及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联合训练、交流比赛等方式,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教练员的执教能力。这种交流不仅限于体育领域,还将延伸到教育、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各地的联系和合作。体育也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十五运会的举办还将为国际体育交流与合作提供广阔的平台。在赛事期间,可以与国际体育组织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国际体育论坛、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分享体育发展的经验和成果,共同探讨体育领域的前沿问题。同时,可以邀请国际运动员参与部分表演项目或友谊赛,增进国际体育交流与互动,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体育力量。

  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家形象

  十五运会不仅是一场汇聚体育健儿激情与梦想的竞技盛会,更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到消费市场的火热,从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到区域经济的协同共进,十五运会展现出了强大的经济带动效应。新建的现代化体育场馆不仅具备先进的比赛设施,满足各类体育赛事的高标准要求,还融入了节能环保、智能化等创新元素,部分场馆采用了太阳能发电系统,降低能源消耗,同时配备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实现对场馆设施的精准控制和高效运营。这些场馆的建设,不仅为赛事提供了优质的场地保障,还将在赛后成为城市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带动体育健身、文化演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十五运会还推动了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举办城市与周边地区联合推出了多条旅游线路,将当地的旅游景点进行串联,打造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产品。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实现了旅游市场的共享,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这种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模式,有助于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

  体育竞技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实力的重要标准,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打造能征善战、作风优良的国家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傲人的竞技成绩,展现了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体育风貌,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2024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的40枚金牌突破了我国参与境外举办的奥运会金牌纪录,第一次与世界体育强国美国获得的金牌总数并驾齐驱,大大提升了中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十五运会的举办,将会吸引众多国际体育组织、运动员和媒体的关注,它将向世界展示一个繁荣昌盛、充满活力、文化多元、开放包容的中国。通过展现国家综合实力、促进文化交流、传递国家价值观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多个方面,十五运会也将全面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自信心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十五运会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增强民族团结与认同、促进区域合作与交流、推动体育文化与精神的传承,以及提升社会凝聚力与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推动我国实现体育事业的全面协同发展,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体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十五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活动,十五运会的举办将进一步增强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信念,汇聚精神力量,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奋斗。

  作者:康涛  广州航海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