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千年民俗,佛山以“龙舟+”塑造文旅IP新顶流

2025-07-10 来源:南方+

  龙舟飞渡,热辣滚烫。7月5日至7日一连三天,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项目龙舟比赛决赛,在佛山仙湖火热开桨,由佛山龙舟队员主力出战的广东龙舟队六战六胜,包揽6个报名项目的全部金牌。佛山龙舟在高手如云的全国赛场再次大放异彩。

  世界龙舟看中国,中国龙舟看佛山。 “出门见水,举步登舟”的地理禀赋,滋养了这片岭南热土,也孕育了深厚的龙舟文化。在佛山,几乎村村都有龙舟队,人人都是好“扒丁”,成就了“中国龙舟龙狮运动名城”“中国龙舟运动之乡”“全国龙舟之乡”的美誉。

  佛山人赛龙舟,讲究“宁可煲烂,不可扒慢”。这种同舟共济、奋楫争先的信条振奋了城市的精气神,激励着佛山人一次次站到了时代潮头。

  如今,佛山正创新挖掘传统龙舟文化的时代内涵,以“龙舟+群众体育”“龙舟+传统节庆”“龙舟+乡村振兴”等路径塑造文旅IP新顶流。以龙为媒,古老民俗正焕发新活力,指引城市划向更辉煌的未来。

佛山人赛龙舟,讲究“宁可煲烂,不可扒慢”。

  全国竞技天花板

  一座城就是一个“龙舟赛场”

  7月7日,小暑。十五运会群众比赛龙舟项目迎来了最后一天比赛。赛场上劈波斩浪,赛场下呐喊助威声震天,奉献了一场全民共享的水上竞速盛宴。

  佛山人热爱龙舟,这种热爱融入血液。在十五运会群众比赛之前,佛山的龙舟“旋风”已持续刮了一个多月。端午节以来,佛山各地龙舟气氛火热升腾,各项龙舟活动频频出圈,整个城市俨然成为一个“龙舟赛场”。

  作为“中国龙舟运动之乡”,佛山市南海区“村村有队伍、镇镇有赛事”,桂城街道龙船漂移、西樵镇“半山扒龙船”、丹灶镇“水上马拉松”等特色赛事火爆玩出新花样,“宁可煲烂,不可扒慢”的龙舟精神激荡江河湖泊之上,让人热血沸腾。

令人热血沸腾的叠滘龙舟赛。

  佛山人对龙舟的热爱由来已久。这里河涌密布、水网发达,佛山人逐水而居,人人练就一身扒龙舟的好功夫。据《佛山忠义乡志》记载,早在明代,佛山作为“天下四大聚”之一的商贸重镇,龙舟活动就已与北帝崇拜、商业行帮紧密结合。清代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详细描述了广佛地区“五月朔至五日,以粽饷龙,击鼓竞渡”的盛况。

  时至今日,龙舟早已成为佛山最具辨识度的群众体育符号。这里堪称中国龙舟竞技的“天花板”:比速度,顺德乐从、南海九江走出了全国最早一批迈向职业化和专业化道路的龙舟队,一次次站上国内外赛事最高奖台,有着“小国家队”“短道之王”的美誉;比资历,佛山大沥593岁的“老龙”是全国现存最老龙舟;比技巧,叠滘龙舟漂移“一鼓转三弯,击鼓论英雄”的激烈赛事,被称为“中国水上F1”。

  深厚的群众基础让佛山龙舟运动经久不衰,成为佛山最受欢迎的群众体育项目。2024年以来,佛山连续举办了F3龙舟超级联赛,更将赛事拉长到全年,每年举行大大小小的龙舟赛超千场次,从单人到多人,从村间窄道到大江大河,从年头“燃”到年尾,打造成为永不落幕的龙舟盛会。

十五运会群众项目龙舟比赛决赛在佛山开赛。

  传承传统文化

  以“村赛”增强基层凝聚力

  于佛山人而言,龙舟是初夏激昂呐喊的畅快淋漓,更是凝聚基层精神力量的重要纽带。

  “一、二,一、二……”每年端午前夕,南海叠滘各社区龙舟队紧锣密鼓地进行夜训。“奖金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输给隔壁村。”在村民眼中,龙舟赛事关乎全村荣耀,天再热、夜再晚也值得。

  龙船漂移最早是叠滘乡民为适应村内河涌狭窄多弯,将“跪姿压桨”“以桨为舵”等在急弯中练就的高速过弯本领应用到赛事中而形成的。发展至今,龙船成为基层凝聚力的具象化载体:龙船队队员由村民推举产生,赛事名次直接关系坊社声誉,激发村民自发参与训练、赞助,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守护”的文化生态。

  各种龙舟活动、龙舟赛事,也是村与村联络感情的桥梁。作为首个“中国龙舟名镇”,九江镇对龙舟文化的保护传承深入乡村文脉。全镇27个村居共有大小龙舟600多艘,龙舟主题涂鸦在乡间随处可见。数百年来,九江人“以龙会友”,彼此“结契”,成为互帮互助的好兄弟。

九江通过各类龙舟活动、龙舟赛事,搭建起村与村联络感情的桥梁。

  而在作为“全国龙舟之乡”的佛山市顺德区,每年五月初八,百余条龙舟从珠三角各地,不约而同地赶往杏坛,共赴龙潭龙母诞,祈求祝福。各条龙舟“盛装出席”,游弋于河道之中,呈现“百龙闹江”的热闹场面。

  在农村基层传承岭南文化,龙舟是最受欢迎的载体。在佛山,龙母诞、龙眼点睛、龙舟饭、龙舟说唱、起龙舟、龙舟竞艳等非遗和民俗传统争奇斗艳、百花齐放。其中,顺德龙舟说唱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九江龙舟荣获“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

  既有昂扬向上、拼搏进取的竞渡精神,又有团结一致、守望相助的家园情谊,佛山龙舟精神内化为城市的精神特质,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愈发显现出文化自信,在数百年风雨中,始终澎湃向前。

佛山龙舟精神已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注入新内涵

  串珠成链塑造文旅产业IP

  随着龙舟文化的持续出圈,更多新玩法被不断“解锁”。

  顺德每年都要举办欢乐龙舟文化节,已持续十多年,通过灯光夜龙巡游,融入现今流行的“赛博朋克风”与“国潮风”,融合传统非遗、赛事、美食与美景,近70项活动展示顺德龙舟文化别样风采。

  对于南海而言,每年的端午龙舟大戏更像是一场“城市文化秀”,今年聚焦“跟着龙舟游南海”主题,南海一系列龙舟民众活动带动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530万人次,拉动消费超8.32亿元。

  越是传统的,越是世界的。当龙舟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传统民俗与文旅紧密融合发展,成为城市IP顶流,佛山有了更大的梦想。今年初,佛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西江、北江沿江区域为主轴,打造环两江先行区的战略构想,同时结合佛山独有的文旅资源禀赋,发出了构建“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的动员令。

佛山龙舟气氛火热升腾。

  龙舟文化正是这一战略构想的重要支撑。佛山将以“龙游两江”为主题持续举办“龙超”活动,串联起两江沿岸的产业、航运、文旅、生态等资源,硬核竞技与沉浸式体验双管齐下,划出一条以龙舟文化引爆文旅市场的新赛道,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佛山打卡旅游。

  从西江的宽广辽阔到北江的静水深流,从皂幕山的云雾晨曦到南丹山的古村烟火,佛山将依托奔腾的珠江水系,以龙舟文化为引擎,塑造优美生态环境、精彩体育盛事、精致文化旅游,串联佛山的山水人文,丰富佛山的特色产业,让游客体验到“最岭南”的佛山风姿,将“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打造成具有国际范的超级文旅IP。

  统筹:赵越 李强

  文字:记者 孙景锋

  摄影:廖明璨 戴嘉信 萧皓隆 姚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