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向世界展示活力包容开放办赛形象

2025-10-14 来源:南方日报

  近日,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下称“十五运会”)开幕倒计时30天之际,为积极响应“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号召,生动展现广东作为东道主的活力与风采,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国际传播中心举行“欢朋满粤·跟着全运游广东”广东省城市采风与国际交流活动。

  10月10日,来自多个国家的国际网红和留学生代表组成采风团,走进东莞松山湖、石龙深度采风,向世界展示一个活力、包容、开放的东莞办赛形象。今年11月,东莞将承办十五运会篮球、举重赛事,目前筹备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

  在松山湖触摸科技与生态脉搏

  跟着全运游东莞,想要感受科技与自然交融的独特魅力,松山湖一定是首选。

  采风首站便设在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作为目前全国运动健康领域最大最综合的专业实验室,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具备80多项专业检测能力,华为智能穿戴硬件产品、创新技术及数字健康服务的研究、测试与孵化诞生于此。

采风团走进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

  实验室里,精准测量运动数据的仪器、模拟跑步、游泳等多种运动场景的测试环境、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前沿技术应用,让采风团印象深刻。来自印度的留学生Kochhar Gandhrav感叹,一块小小的运动手表竟需经过上百种场景测试,“这个实验室还能在室内还原真实运动环境,太令人惊叹了。”俄罗斯籍网红Vladimir Nemogai对实验室里针对攀岩运动的测试设备情有独钟,他表示,华为将先进技术融入运动健康产品研发,兼顾专业性与普适性,“这样的创新思路值得关注。”

在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留学生体验乒乓球智能训练设备 麦晴怡 摄

  随后,采风团走进刚荣获“广东省第三批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奖项的悠兰里ULAND——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打卡松山湖数学探索馆、松山湖盒子美术馆和钟书阁。松山湖双年展的艺术装置点缀在湖畔,自然景观与艺术创作相映成趣。

  漫步湖边,斯洛伐克籍网红Bujda Richard感慨:“在东莞,繁华的城市与静谧的自然离得这么近。这里有高楼大厦,也有能让人放松的湖边美景,非常适合慢跑、骑行等有氧运动,享受悠闲时光。”

  随着十五运会的临近,松山湖正以“科技+文旅”的双轮驱动,为赛事增添活力,向世界展现东莞作为十五运会承办城市的开放与包容。

  在“举重之乡”重温赛事热情

  “有一个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举重故事真是太好了!”走进世界首个举重专题博物馆——举重博物馆,来自巴西的留学生TAN YUAN RONG DANIEL说:“我知道这并不容易,打破纪录不仅仅是那一刻,运动员们为此付出了五年、十年。”

  自去年开馆以来,举重博物馆一直备受关注。馆内珍藏着陈镜开的奥林匹克银质勋章,陈列着160位奥运冠军及世界冠军的手模,超6000件珍贵藏品呈现了中国举重的发展历程。在举重博物馆,采风团沉浸式感受举重文化魅力,在“中国举重从这里走向世界”的热血历程中感受“举重之乡”的内涵。

在举重博物馆,留学生体验举重运动的魅力 麦晴怡 摄

  据悉,1956年陈镜开打破新中国体育史上首个世界纪录,1984年曾国强斩获中国举重首枚奥运会金牌。70多年来,石龙先后走出1000多名举重健儿,打破世界纪录19次,斩获奥运奖牌5枚。

  看着众多运动健儿打破的纪录,Vladimir Nemogai表示,如果自己是个本地孩子,通过博物馆了解家乡有那么多打破纪录的举重运动员,对自己会是非常大的激励,“我认为举重博物馆对那些有追求、想做出成绩、开拓新领域的人也很有意义。”

留学生在举重博物馆触摸举重冠军手印

  除了举重博物馆,采风团还走进广东省首座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的镇级博物馆——石龙博物馆,沿着历史脉络,揭开位列“广东四大名镇”的石龙的“前世今生”。

  Vladimir Nemogai说,在石龙他感受到人们对运动的热情,举重博物馆是他当天行程中去过最棒的地方之一,“东莞这座城市很值得游览,不仅是因为赛事,作为平时旅游目的地也很好。在这里,你可以接触到一些历史遗存,也能体验到中国人的日常起居和饮食文化等。”

  ■特写

  留学生点赞非遗木屐

  国庆前,演员蓝盈莹与东莞非遗传承人梁锦泉父子共同打造的巨型木屐“战靴”亮相米兰,成了中式美学亮相国际的经典时刻。红漆描花传统木屐制作技艺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又承载岭南风情的民间手工艺,曾广泛盛行于东莞一带,其中以石龙最为著名。

  采风当天,举重博物馆一楼搭起非遗展示空间,新昌鼓、醒狮、木屐等非遗项目现场展销。在梁锦泉父子介绍下,采风团认真了解木屐历史,并现场绘制迷你木屐、做成木屐冰箱贴。在留学生和外籍网红笔下,中国龙、花卉甚至LABUBU潮玩等都成为木屐上的图案,碰撞出了新的文化火花。

留学生与自己手绘的木屐合影留念

  来自菲律宾的留学生CASTANEDA MARIA NOELA对木屐的起源、制作过程及历史很感兴趣。她说:“在菲律宾也有木屐,但它们不是手绘的,鞋面上的图案通常是彩色织物手工刺绣而成。”她告诉记者,她想把这份手绘木屐送给家人,并通过分享这次的体验,让家人了解中国文化对菲律宾的影响。

  目前,石龙拥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10个,其中省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8项,总量位居全市第二。石龙“东莞非遗第一街”已成为东莞展现非遗项目及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街区汇聚17个涵盖国家、省、市、镇级的非遗项目,有6名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长期驻点街区开展传承教学。

  据介绍,十五运会期间,石龙将开通赛事文旅专线公交,串联“东莞非遗第一街”等文化资源,并将在赛事场馆周边设置东莞非遗项目展示区,让游客在观赛之余能感受历史名镇的烟火气。

  采写:马新杰 黎静茹 陈启亮 王俊翔

  统筹:靳延明 郭文君